蚂蚁上链:阿里的区块链野望

作者:现代金控 编辑:现代支付 时间:2018-10-17
       早前一天,蚂蚁金服首席执行官井贤栋在阿里巴巴云栖小镇的会展中心宣布开放支付宝小程序和蚂蚁区块链。与此同时,阿里云也在同期举办的云栖大会上宣布对外开放区块链计算能力。虽然此前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在金融、医疗、司法领域应用区块链的消息陆续传出,但集中、大规模地将区块链技术对外开放,这在中国的互联网公司中,还是第一次。
 
  随后的半个月里,百度、腾讯的区块链项目也开始对外发声,正式展示自己在区块链技术领域积攒的肌肉。今年9月,IPRdaily发布的《2018全球区块链专利企业排行榜》显示,BAT在全球区块链专利方面已经占领了相当的位置。其中的领头羊是阿里巴巴和腾讯,分别以90件和40件专利申请数量排名第一和第八。百度稍逊,在全球排名40,但也杀进了Top100的前半。
 
  实际上,这三家互联网巨头早在2015年就已经开始布局区块链,而在阿里巴巴这里,蚂蚁金服的区块链团队贡献了集团获得的绝大部分专利。但“币圈”的亢奋,或许是互联网巨头们一直保持低调的原因。
 
  早在“三点钟区块链群”还没有吸引大众视线之前,阿里巴巴在区块链和虚拟货币方面的蛛丝马迹,就已经成为了媒体关注的焦点。今年1月,北京时间在报道中,将阿里云的CDN加速服务“P2P节点”理解成了挖矿平台,并认为平台上的积分是阿里巴巴自己的虚拟货币。
 
  这一说法被阿里云坚决否认。到今年的两会期间,马云也明确表示阿里巴巴不会利用区块链发行虚拟货币。但“碰瓷者”依旧络绎不绝,阿里巴巴也是小心翼翼。
 
  3月,由于在技术说明里出现了“区块链”的字样,阿里妈妈的无线端推广营销工具麻吉宝被诈骗网站玩家网包装成为虚拟货币,在其交易所上线,并被币圈媒体解读成为阿里开始发币。当天,麻吉宝官网删除了所有区块链字样,阿里巴巴集团CEO助理颜乔也出面澄清,称此事和区块链“没有一毛钱关系”。最终,或许是为了彻底避嫌,麻吉宝在3月31日正式下线。
 
  再往后,“防碰瓷”升级到了对簿公堂的地步。今年4月,阿里巴巴在美国起诉一家位于迪拜的“阿里巴巴币”(Alibabacoin)侵犯商标权。根据了解,该币计划筹资超过350万美元,而阿里巴巴认为,由于名称接近,极易让人认为该公司与阿里巴巴相关,是阿里官方发行的虚拟货币。
 
  直到今年8月,币圈媒体被大批封号之后,“链圈”的紧张才有所缓解。即便如此,在大会上,井贤栋仍然不敢松懈,他在宣布开放区块链平台的同时,还是强调了一下“虚拟货币并非真正金融科技”。
 
  没有币的区块链
 
  由于区块链技术最初应用在比特币上,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区块链在公众中的认知基本等同于加密货币。但实际上,加密货币所使用的技术环节,仅仅是区块链的一部分。
 
  按照比特币发明者中本聪的构想,区块链技术是实现比特币流通背后的分布式记账系统。在比特币流通中,每一次交易都会被记录下来,形成一组数据(区块)。这些区块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区块链,记录了所有的比特币交易信息,然后储存在网络中的所有节点里记账。
 
  如何保证新上传的区块可以反应真实交易,和已有的区块链数据相符,就成了关键问题。每上传一个新的区块,就需要有人在每一个节点记录的信息中比对和校验,确保信息准确无误。这无疑意味着巨大的工作量。
 
  在比特币的机制设计中,每一个区块上传之后,所有节点也会同时参与计算,核验其他节点中数据的一致性,并投票决定是否采用这个区块。最先完成核验的节点会得到一个Token(标记物,在桌面游戏中多作为信息记录的指示物,或游戏中使用的代币)作为奖励,而这个Token,就是比特币。
 
  比特币因为价格暴涨进入大众视线之后,各种用于交易的虚拟货币万变不离其宗,都是不同区块链网络中的Token。尝试将区块链应用到其他领域的探索者最初尝试将Token货币化,以吸引更多人参与到自己的项目中来。但因为比特币一夜暴富的传说出现之后,这些Token摇身变成了“空气币”,成为“割韭菜”的工具。
 
  “Token用来做币是有问题的,问题出在价值锚定上。”蚂蚁金服副总裁蒋国飞在接受新浪科技采访时认为。他表示,“Token本身作为权益的记载,成为激励机制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作为数字货币,它值多少钱,为什么值钱,仍然没有办法解决。
 
  抛开币,区块链的价值到底是什么?在区块链分论坛上,蒋国飞给出了蚂蚁金服的观点:信任。
 
  重构生产关系
 
  由于区块链的机制设计,在当前的计算机技术环境下,篡改链上的既有数据几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简单来说,如果我们希望修改链上记录某一时间交易的区块,那么在此之后所有相关的区块也要修改。即便是修改工作完成,如何让所有节点认可修改后的区块链也是一个难题。这其中的每一步,都意味着庞大的计算量,显然是单枪匹马无法完成的工作——除非能够动员网络中一半以上的算力。
 
  对于篡改者来说,这意味着篡改成本远高于收益。也保证了已经记录在链上的数据的安全。“区块链提高了中间环节的造假成本,总结来看,它可以完成对既有规则的巩固。”区块链技术公司达链科技的创始人张平(化名)这样认为。
 
  张平原本就职于一家保险公司,当时就已经接触区块链技术,并参与到了相应的产品项目里。在她看来,物流、交易平台、供应链金融、大宗商品这些经常需要解决流转数据一致性的传统行业,都是区块链应用的领域。
 
  在区块链诞生之前,传统行业就已经建立起了相应的体系,但一直没有解决的问题是“萝卜章”,也就是公章造假带来的单据认证的问题。“比如两家企业在合同上产生纠纷,其中一家声称公章造假,合同无效,就很难解决问题。”张平介绍。而区块链提高篡改成本的特点,恰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将双方认可的协议写死在链上,也就能够避免其中任何一方造假和赖账。”
 
  当可以反映事实的数据被固定下来时,价值就从中产生了。蒋国飞认为,数据本就是数字化经济时代的生产资料,算法则是对数据进行加工的生产力工具,区块链为既有的数据增加了信任维度,提高了流转效率,从而完成了生产关系的重构。
商用步伐加速
 
  从展示出的案例来看,蚂蚁金服的区块链应用无一不是在提高数据流转和核验效率上做文章。
 
  比如今年上半年,香港版支付宝与菲律宾的电子钱包应用Gcash完成了跨国实时转账,在这其中,区块链被应用在了银行的对账环节中。由于单据核验流程简化,资金流转可以通过智能合约自动化完成。
 
  而供应链金融也是蚂蚁金服着重展现的另一类应用,在传统的供应链金融中,上下游供应商也通过区块链提高单据的核验速度,进而缩短贷款流转的时间。至于在金融领域之外,蚂蚁金服在公益、医疗、司法领域也有实际应用落地,核心作用基本类似。
 
  “不要低估流转领域的人力成本。”蒋国飞介绍说。数据流转和核验效率的提升所带来的人力成本降低,让越来越多的行业主动思考如何将区块链用于解决本行业的实际问题。
 
  这也是张平最终决定从原公司辞职,加入区块链技术创业的原因。“之前币太火了,真实的需求被埋在下面看不出来。”而她所观察到的现状是,传统行业对于区块链的求知欲,反而更强。
 
  蚂蚁金服也体会到了这点。在医疗领域的案例中,华山医院将病历保存在区块链上,并与保险机构对接,用于提高医疗保险报销效率,也杜绝同一病历二次报销的问题。杭州互联网法院则把诉讼证据保存在区块链上,用于审判流程中的举证。这两种应用的需求,更多来自于医院和司法机关的主动探索和思考。
 
  对区块链的热情或许来自于低成本投入下获得的效率收益。张平介绍,传统企业在既有的流通环节中接入区块链,并不需要太多的成本。区块链锁使用的计算设备,和现有的数据中心硬件并没有太多不同。
 
  这样让区块链技术的从业者对未来充满了乐观。无论是蚂蚁金服,还是达链科技这样的初创公司,都认为行业对区块链的理解越来越成熟,区块链商用的时代也正在加速到来。

(敬告:以上内容仅为文宣文章,不代表官方数据与立场,仅作参考,任何疑问请通过官方微信、电话沟通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