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与支付宝的争“名”与夺“利”

作者:现代金控 编辑:现代支付 时间:2018-11-07
 
    2018年第二季度,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仍以53.62%和38.18%的占有率继续割据移动支付市场,形成犬牙交错态势。值得注意的是,与2017年第四季度的份额(54.26%与38.15%)相比,微信支付在经过去年被反扑后,也在逐步复苏之中。
 
    腾讯控股2018年第二季度财报披露,其支付业务6月末的月活跃账户逾8亿。日均成交量同比上升逾40%,支付业务线下商业支付笔数同比增长280%。
 
    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微信支付也有针对性地推出了“中小商户智慧助力计划”,并通过“收款小账本”小程序吸引码商。与支付宝的打法类似,其也开放了“官方制作收款码”的申请——商家可以申请该收款码,以获得更多的功能及免费提现等优惠。
 
    从支付形式上看,通过“收钱码”形成的交易属于“转账”而不是“收单”。由于不需要商户支出相应的费率,因此受到小商家的欢迎。线下二维码服务商、深圳客多来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何超宗告诉记者,“收钱码”的需求不仅存在于菜市场、路边摊,一些加盟类的连锁店其实也是个体经营性质,因此采用“收钱码”而不是通过聚合支付进行“收单”更受商家欢迎。
 
    一位华东地区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线下ISV(软件开发服务商)人士接受记者采时表示,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各自的优势一直以来都比较鲜明——微信支付坐拥巨大流量入口(国内8亿,全球10亿),给商家销售的直接转化更为明显,商家接入动力充足;而支付宝更聚焦支付的专业性和金融服务的多元化,账户体系强,后续金融类业务贴合紧密,服务维度也多。
 
    “从目前线下使用的频率看,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比例大约是三七分。总体来讲,支付宝在南方市场更大,北方尤其是内蒙古和东三省相对较少。”上述人士称。不过他也承认,支付宝“收钱码”的推出在市场占有上很奏效,特别是在一些三四五线城市。
 
    从商业规模看,码商产生的交易额度远不及超市、酒店等中大型商业体,但其交易频次却极高。何超宗告诉记者,从习惯培养角度,高频比高额更有意义,支付宝和微信支付追求的均是交易笔数的增长。
 
    据蚂蚁金服内部人士透露,目前“收钱码”的商户数已经达到几千万级别,且数字还在继续增长。而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第二季度末,银行卡跨行支付系统联网特约商户约2616万户,联网POS机具约3132万台,环比呈下降趋势。
 
    此外,除服务和激励比拼外,如何进一步“放权”也成为争夺市场的关键。一直以来,微信通过小程序入口和较突出的开放性,颇受服务商和商户认可。前述ISV人士透露,微信支付给出的更多是底层的接口能力,而不是具体按照某种规则去执行,服务商拥有较大空间去包装产品。
 
    但记者注意到,今年开始,支付宝提出“共治”方向以有针对性的“补短板”。3月底,其提出在医疗、出行、教育、领域招募生态合伙人,此举被业内解读为开放级别进一步提高的表现。
 
    10月23日,在中国智慧交通大会上,腾讯副总裁郑浩剑就宣布,“腾讯乘车码”进行品牌升级,直接称之为“乘车码”。
 
    而“腾讯乘车码”的情况是怎样的呢?
 
    腾讯官方最新数据显示,腾讯乘车码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均已支持,开通用户已经超过5000万,覆盖城市也超过100个。
 
    而支付宝乘车码的官方数据是覆盖120多个城市,在境外,香港的易乘码、日本冲绳的一家地铁公司都支持支付宝。只是在国内一线城市的覆盖上,尚未完全。
 
    在支持城市上,支付宝不输腾讯,二者在交通领域的竞争也处于胶着状态,腾讯更名以进行市场口碑卡位的这招,不知支付宝的乘车码团队作何感想。
 
    有来,就有往。在追“名”逐“利”的路上,两大巨头也出现过类似的攻伐。
 
    无现金之争
 
    在2015年8月8日,微信支付推出“无现金日”概念,当天使用微信支付,可以享受各种各样的优惠,鼓励金最高88元。2015年是移动支付发展最重要的普及期,巨头补贴也需要一个“名”,把营销做成节日的,支付宝最为擅长,双十一就是最为成功的典范。彼时,微信支付的动作并没引起支付宝的跟进。
 
    次年的8月8日,微信第二个“无现金日”,规模更加盛大,70万家线下门店参与,是2015年的8倍,鼓励金从88元升级到最高888元。支付宝仍然没有跟进。
 
    到了2017年,无现金的战火突然引爆。
 
    2月,支付宝开始进行“无现金社会”倒计时。
 
    7月,天津市政府与阿里巴巴合作时,便推“无现金城市”概念。
 
    战火最烈的时间仍然是8月,支付宝方面宣布,2017年8月1日~8日为“无现金周”,1000万商家参与,奖励金最高可达4888元。
 
    微信方面,也将“无现金日”转变成为“无现金月”,在传统“无现金日”1日~8日活动结束之后,2017年8月9日至2017年8月31日期间,用户选择微信支付前往线下商户、在订单金额不少于2元的情况下仍可领取1笔鼓励金。
 
    随后,支付宝推出了著名的“扫码领红包”活动,延续“无现金”的补贴大战。
 
    从发展历史上来说,“无现金”是微信支付首推,但支付宝中途参与,并且以曾经的营销运营经验,扩大宣传面,希望用户能够在不远的未来,想起“无现金”就想起支付宝。
 
    庙堂之上,神仙打架,玉帝慌神。两大巨头在“无现金”上的互相攻伐,成功的引起了央行的注意,在舆论和若干事件的发酵下,“无现金”被扭曲成“拒绝现金”。随后央行便以“干扰人民币流通”为名叫停愈演愈烈的无现金大战。
 
    到8月底,二巨头或许都意识到了“无现金”带来的监管压力。腾讯与重庆市政府的合作项目称之为“移动支付智慧城市”,蚂蚁金服与西安市政府的合作也成为“移动智慧城市”。
 
    2018年8月8日,微信支付优惠活动仍然继续,不过“无现金日”变成了“智慧生活日”。
 
    从“无现金”变成“智慧”,这场争名夺利的大战,似乎是两败俱伤。
    支付宝玩起了“码商”
 
    腾讯前脚将“腾讯乘车码”改成“乘车码”,支付宝后脚便举办了第一届天下码商大会。
 
    支付宝玩起“码商”概念,是在2018年5月。彼时,支付宝对外宣布推出“码商成长计划”,为近一亿“码商”提供“保障”和“成长”两大方面的助力,其中包含了三年一万亿的贷款额度支持。
    5个月之后的第一届天下码商大会,蚂蚁金服将“码商成长计划”全面升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未来支付宝将为1亿小微经营者提供数字化经营工具;
 
    2018年底前多收多保要覆盖5000万码商,为码商实际报销门诊看病费用超过5亿元;
 
    网商银行的贷款服务三年内要服务3000万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者。
 
    凭借其强大的金融服务能力,支付宝能够为“码商”提供借贷、保险、SaaS增值服务等。而腾讯方面,综合的金融服务尚不能与支付宝直接抗衡,但借助其社交属性,也推出了开放朋友圈广告服务,激励大量商户推动微信支付发展。还有的存在下,会员系统、引流、客户维护等能力也是支付宝所忌惮的。支付宝举起“码商”大旗,那么微信支付商户叫什么呢?与支付宝对应的“成长计划”又是什么呢?
 
    支付宝的“码商”与腾讯的“乘车码”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名盛则利自然来,两大巨头在“举大旗”的攻伐上,也是甚是有趣。
 


(敬告:以上内容仅为文宣文章,不代表官方数据与立场,仅作参考,任何疑问请通过官方微信、电话沟通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