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金控:民生银行做精做优供应链金融

作者:现代金控 编辑:现代支付 时间:2018-12-18
    近年来,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备受各界关注。“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核心企业账期太长。”有关专家指出,供应链金融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降低融资成本、减少供应链风险的有效手段,应该创新供应链金融模式并进行大力推广。
 
  事实上,近几个月来,银行、券商等金融机构紧抓市场机遇,纷纷加速布局,推动了供应链金融持续升温。总体上看,政策利好、应收账款规模上升、技术支撑增强,是各机构竞相发力供应链金融的三大主因。
 
  首先,从政策利好角度看,自2017年以来,有关推动供应链金融发展的一系列政策相继发布,扫清了供应链金融发展的相关制度障碍,逐一破解了实操层面的诸多难点。
 
  2017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提出“积极稳妥发展供应链金融”,将供应链金融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2018年4月,商务部等8部门又发布《关于开展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的通知》、《关于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城市和企业评审结果的公示》,推动供应链核心企业与商业银行、相关企业等开展合作,为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提供成本相对较低、高效快捷的金融服务。与此同时,央行在 2017年11月发布《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办法》,上海证券交易所于2017年12月发布了《企业应收账款资产支持证券挂牌条件确认指南》,为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拓宽企业融资渠道营造了良好的市场条件。
 
  其次,从应收账款规模角度看,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0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14.6万亿元,同比增长10.9%;产成品存货43762.2亿元,增长9.5%。2018年1至10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为47.6天,同比增加0.4天;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为17.1天,同比持平。应收账款和产成品存货持续上升,加剧了企业的资金需求,为创新供应链金融模式,开展应收账款融资、存货融资等业务提供了巨大发展空间。
 
  再次,从技术支撑角度看,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产业链中的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等已实现数据化,这既增加了银行挖掘信用信息的广度、深度,又较好地保证了贸易背景的真实性,不仅大大提升了风险防控的有效性,而且为创新供应链金融商业模式提供了更大的助力。
 
  “供应链金融发展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机遇。”业内人士认为,供应链金融将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联系在一起,整合并优化资金流、物流及信息流,有效降低了金融机构与中小、小微企业之间的沟通成本,增加了金融机构对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的积极性,大大提升了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和价值。
 
        民生银行将供应链金融事业部作为全面执行供应链金融战略发展的核心机构,通过搭建专业组织架构、组建专业管理及营销团队、设计并推进专门的新供应链业务发展模式,在“科技驱动、金融赋能”的经营理念下,积极探索,初步搭建完成了全链条线上化产品体系“E系列”、包括应收E、赊销E、仓单E、采购E等主体产品。在存贷汇投的基础上,立足于行业角度,形成了完善的个性化的解决方案“通系列”,包括医药通、政采通、佳酿通、车销通 、建工通、家电通,重点覆盖医药、政府采购、汽车、白酒、家电等关系国计民生、生产制造、消费等主流行业,为供给侧改革、经济转型发展过程中供应链生态圈的优化和良性循环,做了大量的思考并付之实践。
 
        对于整个供应链的链式服务模式,民生银行也已探索出了自有的新型模式。民生银行提供线上的存货、应收、预付等融资类产品,同时通过这些云账户、收银台等形成结算类产品,从而实现参与企业供应链管理与服务的功能。
 
        此次品牌发布会上,民生银行还与多家核心企业、平台机构、科技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凸显了民生银行供应链金融与企业共同建立供应链金融平台,搭建供应链金融生态圈的全面布局。
 

(敬告:以上内容仅为文宣文章,不代表官方数据与立场,仅作参考,任何疑问请通过官方微信、电话沟通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