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金控:小银行为何亏钱也要做理财?

作者:现代金控 编辑:现代支付 时间:2018-12-18
       为什么小银行亏钱也要发起子公司?逻辑其实很简单,因为游戏规则洗牌了,这一步如果迈不出去,未来的市场空间将进一步遭到挤压。
 
  理财业务兴起,背后的核心动力是利率市场化进程下的金融脱媒,这是这几年来在负债业务上银行面临的最大挑战。但反过来讲,理财业务其实也给了负债实力不强的银行极好的弯道超车机会,因为如果理财业务强大,银行不但在负债端能够圈得更多的低成本资金,资产端也能够和表内信贷形成合力。二者合一,等同于加了“外挂”,可以放大杠杆与资本实力更强的对手直接硬碰硬。
 
  但是,理财业务并非没有成本,而且成本通常与规模直接挂钩。规模大的银行,一般负债状况较好,资产在市场上的占比也不错,更容易满足客户的需求。规模小的银行,则在两头都不占优,既在负债端面临客户被分流的挑战,在资产端通常也难以拿出更好的标的满足需求。唯一的出路是提高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而且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必须保证刚性兑付,客户才不会流失。
 
  可想而知,在规模受到限制的情况下,大多数小银行的理财业务本身就是亏钱的。只不过,在没有要求独立运作之前,单一业务的亏损通常被银行视为合理的运营成本,并没有显现出来。更重要的是,虽然理财业务亏了一点,但客户还留在了体系内,还能通过其他方式去开发以摊平综合成本。留住客户,才是小银行开展理财业务最根本的逻辑。
 
        首先,大银行的规模效应将在子公司平台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小银行在成本上将无法抗衡;其次,大银行在人才引入等方面所具备的优势,也将进一步碾压小银行,这对产品体系的丰富而言至关重要;最后,专业的理财子公司会对市场资源形成虹吸效应,试想一下以往还能依靠母行资源补贴来留住客户,未来这一块透明之后还能指望吗?事实上,已经有多家小银行的高管与记者沟通时提及这种担忧。子公司化之后小银行最担心就是赢者通吃,原本辛辛苦苦维护的客户群体一夜之间全跑光了。
 
  这也是为什么,所有的大银行宣布成立理财子公司时都选择全资控股的原因所在。一方面是对自身实力和资源的自信,更重要的是这一领域的竞争事关银行负债业务和基础客户的根本,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凡是银行自发的理财产品,在产品说明书中,就会有一个以大写字母“C”开头的14位产品登记编码,只要在中国理财网的搜索框内输入该登记编码就会查询到对应的产品,如果查询不到,那就不是真正的银行理财产品。 
 
         我们在评价一款理财产品的风险时,会去看产品的风险评级,如某银行一款产品就在说明书中显示为PR2级(稳健型,黄色级别),其实这都是银行自己给自己评定的,并非是第三方机构评的,意义并不大。
 
        现代金控要特别提醒的是,在银行理财产品说明书里,某些设计条款明显偏向银行,把你的收益榨干吸尽,你要当心这样的理财产品,尽量不去触碰。比如,在某些结构性理财产品的说明书中,一概规定“超过预期年化收益率的最高部分,将作为银行投资管理费用”。
 
         你在投资的时候,一定要关注你投资的资金去向,一般来说,理财产品的资金投向直接与产品的风险挂钩。你在看产品说明书时,必须关注资金投向。如果资金投向为债券回购、存款、国债、金融债、央行票据等,这样的理财产品风险就低;如果资金投向为二级市场如股票、基金等,这样的理财产品风险偏高。

(敬告:以上内容仅为文宣文章,不代表官方数据与立场,仅作参考,任何疑问请通过官方微信、电话沟通为准!)